原創(chuàng) 小拙 意蘇州
圖片
歲是朝暮。
時是平日。
記是珍重。
花信因風而至。
花開時吹過的風,叫花信風,意為吐花消息。風本粗俗,因為有了花,就有了精采。信,給了風靈氣,裹著花香,茍且,詩意,就會隨之當面而來。清冷的冬日里碰到這三個字,真有春風拂面的暖和。
“花信風”的淵源
“春”“風”“花”,三者自古就有細巧的關(guān)連。
戰(zhàn)國《呂氏春秋》卷十九《貴信》:“春之德風,風不信,其華不盛,華不盛,則果實不生?!?/p>
圖片
《呂氏春秋》書影,明萬歷間張登云刊本,朱筆批注為清咸樂歲間所加
也即是說:春天的屬性是風,風不按期而至,則花不可綻放,花不開,果實也就不可滋長。
或可將此視為“花信風”的淵源。
現(xiàn)有關(guān)連“花信風”最早的明確評釋見于南宋程大昌《演繁露》:
“花信風:三月花開時風,名花信風。初而泛不雅,則似謂此風來報花之消息耳。按《呂氏春秋》曰:'春之得風,風不信則其花不成?!酥ㄐ棚L者,風應花期,其來有信也(徐鍇《歲時記·春日》)?!?/p>
圖片
南宋程大昌《演繁露》對于“花信風”的記錄,清《欽定四庫全書》本
此段翰墨并不是程大昌所撰寫,據(jù)后來的標注,是轉(zhuǎn)引自五代時間南唐徐鍇的《歲時記》“春日”一則。
文中點明:“花信風”的主詞是“風”,而非“花”,指的是農(nóng)歷三月花開時,也即是仲春晴明時節(jié),當然界的風信、風候。
早期的宋東說念主詩作中,提到花信風,也與這一主見吻合。
如黃庭堅《次韻春游別說說念二首》其一:“燕濕社翁雨,鶯啼花信風。”俞處俊《搜春》:“千林欲暗稻秧雨,三月尚寒花信風。”
北宋末年,“二十四番花信風”的說法也已出現(xiàn),南宋胡仔《漁隱從話后集》卷一七:
“《東皋雜錄》云:'江南自初春至初夏,有二十四風信,梅花風最先,楝花風終末。”
圖片
南宋胡仔《漁隱叢話》書影,清《欽定四庫全書》本
《東皋雜錄》為北宋末年孫宗鑒所撰??梢妰伤沃H,“花信風”所指還是過特定的農(nóng)歷三月,跨度擴大為“由初春至初夏”,且有“二十四番風信”。
“二十四番風信”以梅花風最先,楝花風終末。除此除外,宋東說念主的詩詞中還可見到“杏花風”“桃花風”“海棠風”“梨花風”等。
雖名為“風信”,但標示花信紀律的作用,也還黑白常顯著了。
齊全的“二十四番花信風”
明清時間,“二十四番花信風”還是演變?yōu)榛ㄊ略铝钚再|(zhì)的本色。
今天所見齊全的“二十四番花信風”名目始見于明初王逵《蠡海集》,后世關(guān)連“二十四番花信風”的齊全說法都出于此。
圖片
明王逵《蠡海集》書影,清《欽定四庫全書》本
王逵將二十四番花信風的起訖技術(shù)定為“自小寒至谷雨”,共四月。
每月有兩個節(jié)氣,每個節(jié)氣分三候。這么由小寒到谷雨,共四月八氣二十四候?!懊亢蛭迦眨砸换ㄖL信應之。”
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有清乾隆年間董誥所繪的一套《二十四番花信風圖》。改日咱們會調(diào)治這套圖,來望望二十四番花信都有哪些。
王逵的說法中,值得矚主義有兩點:
第一,延續(xù)了宋東說念主“二十四番”之說,且始于梅花,終于楝花。
第二,將二十四番花信風的運行日歷,由宋東說念主的立春,往前推兩個節(jié)氣到小寒。宋東說念主之說中,“自初春至初夏”,只須春季由立春到谷雨六個節(jié)氣十八候,安排“二十四番”技術(shù)不夠。
由此,既接受了前東說念主的說法,也措置了前代留傳的問題。
王逵將花信風之始定為小寒,是以傳統(tǒng)歷律常識為基礎(chǔ)的。在《蠡海集》中,他如此闡明(前告示影已標注):
“蓋自冬至后三候為小寒,十二月之節(jié)氣……十二月,天運說念于子,地氣臨于丑……五行始于木,四時始于春,木之發(fā)榮于春,必于水土,水土之交在于丑,隨處辟而肇見焉,昭矣?!?/p>
也即是說:小寒時節(jié),地氣臨于丑位,而水、土——植物滋長的這兩個緊迫條目——也相交于丑位。小寒時地氣運行萌動,植物感應到地氣,梅花最初于此時洞開,是以“花信之風始于小寒”。
王逵所述“二十四番花信風”,名目都全,旁征博引,語焉概略,因此自明代以來就被東說念主們廣為棄取,延續(xù)于今。
小寒花信風
小寒里的花信風有三候,一候梅花、二候山茶、三候水仙。而一年里的花信風,以梅花最先,這三種花在小寒節(jié)氣接踵洞開。當一年的二十四番花信風吹結(jié)束后,東說念主間也早已是昭節(jié)高照,五彩紛呈,似錦似錦了。
圖片
一候梅花
小寒時節(jié),天氣一天比一天冷,好多動物都蟄伏了,梅花卻最初吐花,代表著首開先河的花信與物語,故民間有“小寒吹起花信風”之說。風若有信,梅花便年年花期不誤,歲歲如此,永不相負。梅花來自最清冷時節(jié),不經(jīng)一番飽經(jīng)世故苦、寒刺骨,哪得梅花吐芳菲,撲鼻香。
圖片
正如東說念主生,吃得苦中苦,方為東說念主上東說念主,那是千古名言,意旨簡淺近單,清清醒楚。在節(jié)氣和花信里亦然相同的,在小寒最初洞開的梅花,是“歲寒三友”中的一員,被列為“四正人”之首,與竹、松、水仙、靈芝合稱“五清”,與迎春、水仙、靈芝都號“雪中四友”,真乃梅品清韻,為小寒諍友意思時局,報春信使。
難怪有東說念主說,梅是靜止的雪,雪是擺動的梅。而我以為,萬紫千紅的期待,終讓梅花為首長,獨領(lǐng)萬花敢向霜雪怒放的節(jié)氣,乃一樹獨為世界先的春意風情?!懊芬皂崉伲愿窀?。”梅有“東風第一枝”的好意思譽,是以古東說念主合計“梅以局面為第一”,它在畫家筆下,脫不開“橫、斜、疏、瘦”四個字,龍干虬枝,逶迤蒼然,盡顯節(jié)氣風骨。
在中國文化中,梅傲雪風骨,潔然高慢,超凡脫俗。蘇軾的“小寒初渡梅花嶺”,王冕的“只留清氣滿乾坤”,盧梅坡的“梅須遜雪三分白,雪卻輸梅一段香”等詩句皆為詠梅絕唱,讀罷讓東說念主全神貫注。北宋詩東說念主林逋的詩句“疏影橫斜水清淺,暗香浮動月薄暮”,寫出梅的香味清幽,浮動月色薄暮,美不可言,被古今繁密詩詞人人譽為“絕唱”。明代李東陽評推崇:“唯林君復暗香疏影之句為絕唱,亦未見過之者,恨不使唐東說念主專詠之耳?!?/p>
圖片
二候茶花
二候山茶,有牡丹之艷、梅花之骨、松柏之潔。
在蘇軾眼里,山茶花是“細雨無東說念主我獨來……爛紅如火雪中開”。在才女花蕊夫東說念主的眼中,山茶花是“恍如赤霞彩云飄……勝過天池百花搖”。唐代詩東說念主司空圖則把山茶花置于牡丹之上,他說:“景物詩東說念主見即夸,豈憐高韻說紅茶。牡丹枉用三春力,開得方知不是花。”
圖片
我國有的地區(qū)把山茶花誤叫作念曼陀羅樹,而曼陀羅是有毒的,作者亦舒寫過同名演義。其實,曼陀羅并不是山茶花,全都是作者在演義里的筆誤所致。
圖片
三候水仙
三候水仙,根莖像蒜頭,有“雅蒜”之名。它開出白色有黃蕊的小花,綠裙、青帶、素花,極端動東說念主。在希臘據(jù)說中,水仙是由好意思男人納西塞造成的。
圖片
在我國,相傳水仙是堯帝的兒子娥皇、女英的化身,她們同嫁給舜,三東說念主情誼甚好。舜在南巡駕崩后,娥皇與女英便雙雙殉情于湘江。之后,上天痛惜二東說念主的至情真愛,將其魂魄化為江邊水仙,成為臘月水仙的花神。屈原行吟澤畔,也許是形象與水仙有幾分酷似,楚東說念主便以水仙算作詩東說念主屈原的稱謂,與西方好意思男人“戀影花”之名意蘊如出一轍。
《呂氏春秋》曰:“風不信,則其花不成?!鼻宕{蘭性德曾詩云:“山一程,水一程,身向榆關(guān)那畔行,半夜千帳燈。風一更,雪一更,聒碎鄉(xiāng)心夢不成,故居無此聲。”我念念,他們寫的是小寒時節(jié)的花信風。中國古東說念主阻止萬物有靈,以德為上,守信是傳統(tǒng),尊為良習。也即是說,風有信,似有德行,按期而來的花有信,似有靈氣,頂風綻放,是信風的彰顯,亦然德風的情意怒放?;ㄐ棚L在當然里,與東說念主世和情面相闡明,生生不息,傳遞下去的是花的信息,亦然風的握念。
— FIN —
部分翰墨來自于收羅
原標題:《小寒三花信:一候梅花、二候山茶、三候水仙》
本站僅提供存儲辦事,掃數(shù)本色均由用戶發(fā)布,如發(fā)現(xiàn)無益或侵權(quán)本色,請點擊舉報。